高柳镇深度挖掘产业资源优势 创新秸秆垃圾处理举措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1-05-19 08:54:30     


青州新闻网5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家昭  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高柳镇遵照这一理念,聚焦“三农”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深度挖掘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将秸秆变费为宝、抓垃圾源头减量,助推农产品走品质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实现了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受益的多赢局面,为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趟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子。

土壤板结减轻,农业增收提质

高柳镇是农业大镇,辖区内有大棚1.2万个,日产秸秆近400吨。几年前,大部分农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长期盲目增施肥料,加之连耕连作,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制约了全镇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如何改良土壤,让土地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高柳镇积极探索出一种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依托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回收、处理,生产有机肥。

该模式是把粪污和粉碎后的蔬菜秸秆按比例混合,投入120立方米的发酵罐,依托好氧发酵技术,产出农家肥,经测算,该农家肥内富含氮、磷、钾等元素,有机质含量超过60%,肥料对改良土壤板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具有显著功效。试验中,此农家肥可作为底肥,有效规避“烧苗”问题,经2季种植试验,产出的果蔬口感、质量也有提升。“现在看我的果子比去年同期大,果形也好看,生病也少,真是一举多得!”首批用上这种农家肥的西水渠村村民闫相河如是说。

目前此项技术和设备均已获国家专利。该项目已引入大型发酵罐4台,日产农家肥80吨,可满足8万人、日处理160吨秸秆的需求,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路径。

垃圾源头减量,农村环境提升

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农村面临的大难题。以往,通过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处理的模式无法真正将垃圾消灭。只有让垃圾变得有“价值”,才能从源头解决垃圾“围村”问题。高柳镇通过外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推介“三桶两箱”垃圾分类法(三桶:酵素垃圾桶、堆肥垃圾桶、不可回收物桶;两箱:可回收物箱、有害垃圾箱),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新路径。

具体实施中,以西水渠村为示范村、村中心街为示范街、50户群众为示范户,建立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制作环保酵素,免费分发给群众,打造“零污染”村庄示范区。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大讲堂,为410余名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多次宣讲环保酵素制作方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垃圾源头减量。

通过实施“三桶两箱”垃圾分类,群众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村内生活垃圾明显减少,西水渠村的实践也为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一条可长效运行的发展路径。

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提高

高柳镇以秸秆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为媒介,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社员将秸秆上交合作社处理,免费得到农家肥,产出的蔬菜由合作社集中收回,通过品牌化运营,不仅解决了蔬菜销路的问题,也使农户获得了高于蔬菜市场价的收益。

同时,蔬菜销售的部分利润再由公司补贴到秸秆处理环节,形成一套闭环经营管理体系。仅农家肥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农户节省近万元的成本。且化肥农药的减量化,使农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方便了公司化、品牌化运营,叫响了有机农业品牌。该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靠售卖有机肥盈利的模式,建立起产业发展、公司得利、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目前,该模式已入股社员76户,每年每户可获取8.5万元的保底收益。

高柳镇党委书记侯佃一表示,“三减三提”为加快“村美、民富、业强”建设提供了有效探索,是全镇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积极实践,此举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习惯,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高质量循环发展之路,为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成同坤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高柳镇扎实推进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工作,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 高柳镇坚持问题导向,抓紧抓好节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为实现全镇经济发展提速奠定良好基础。

  • 2月11日上午,高柳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镇直部门负责人、各村“两委”成员520余人,收听收看市委经济工作暨全市2022年工作动员会议。会议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会后,迅速部署、全面谋划,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